此人遭到未婚女性谩骂三年,只因发明了一个字,如今人人都在用_程朱_理学_辜鸿铭
民国时期的辜鸿铭是一位极具个性的人物。虽然清朝已然灭亡,但他依然留着清朝时期的辫子,这让他常常遭到学生们的嘲讽和奚落。对这种冷嘲热讽,辜鸿铭却用一句话进行了经典的回应:“头上有辫,心中无辫。”在他看来,尽管中华民族的四万万同胞可以选择剪去头上的辫子,但许多人内心仍然被程朱理学的束缚所控制。因此,辜鸿铭选择保留辫子,并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影响他人,他希望世人能够不只是外表上断绝束缚,更能够在心灵上脱离旧有的思想桎梏。 在民国初年,虽然清朝的统治已经结束,但程朱理学这一文化传统仍深深扎根在民众心中,许多人未能获得真正的解放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李大钊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,试图唤醒民众的理智和创造力,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革。 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,刘半农无疑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。尽管他因创作了一个新字“她”而饱受未婚女性的谩骂,甚至长达三年之久,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。“她”这个字,标志着对女性的尊重与认同,而在古代,单一的代词并没有明确区分男女,这让刘半农的创新思想显得尤为重要。在当时,良好传统的保守派人士,以及受程朱理学影响的社会,怎会容忍这样的“性别平等”之说呢?毕竟,在古老的儒家眼中,男性和女性的尊卑地位是根深蒂固的,刘半农的举动无疑如同火上浇油,惹怒了许多人。
展开剩余47%如今,性别平等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,字“她”也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常用语。辜鸿铭、刘半农、李大钊等前辈的奋斗,显然没有白费。孔子曾表示敬佩那些为女性权利而奋斗的女权主义者,他们绝对是在打破女性的锁链。而如今,部分现代“田园女权”人士,却沉迷于文字游戏,避免真正的平权问题,反而通过咬文嚼字,以此抨击他人,试图以此自证其女权主义的身份,这种行为如何能够真正代表女权运动的核心呢?
发布于:天津市